土耳其足球世界排名_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_阿根廷美洲杯_尼克斯赛程表 - 178nba直播

歡迎光臨——國際產能項目孵化器平臺 ;國際商務資訊與咨詢平臺,國際貿易與投資平臺![請登錄],您是新用戶?[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商人 >> 頂級品牌 >> 深化改革要聽取各方意見,包括那些批評和質疑的

深化改革要聽取各方意見,包括那些批評和質疑的

2018-08-12 來源:互聯網 瀏覽6292次




      高尚全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周亞飛采訪時,有些內容值得今天推進改革者借鑒。


      一、為改革而生,近九十高齡依舊心系改革


      高尚全今年八十有九了。即將鮐背之年,老先生依然“朝九晚五”——每天早上9點前到他那位于皂君廟的辦公室,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五六點才回家。


      二、針對現實問題,敢于發表自己見解


      他在一機部干了三年,耳濡目染,發現了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怪現象。比如說吧,沈陽有兩個相鄰的廠,一個冶煉廠,一個變壓器廠,冶煉廠生產銅,恰好,變壓器廠也需要很多銅。原本,只需要跨過一道墻,這生意就成了。但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是通過部門來實行的,冶煉廠的銅被冶金部調往全國各地,變壓器廠需要的銅卻是由一機部從全國各地調過來。一進一出,不僅耽誤的時間長,還白白浪費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又比如說,一機部的招待所里,常年住著1000多號人。這些人是哪兒來的呢?他們都是各企業派來的代表。企業無法自己做決定,沒有生產任務了,沒有原材料了,沒有電了……什么都得找部里,可謂那個年代的“跑部錢進”。科里沒幾個人,卻要管全國的事,根本管不過來,官僚主義也滋生起來。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氣特別熱。那時還沒有空調,為了不影響生產,有家企業想買個鼓風機,就打報告申請。芝麻大的事兒,竟要經過7個部門的層層審批。等申請批下來,夏天早已經過去了。所見所聞,令高尚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就向《人民日報》投了稿。沒想到,文章很快刊登出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作了轉播。當時,高尚全正陪著時任一機部副部長的汪道涵在沈陽出差。他至今還記得,汪道涵扭頭對他說了一句:“小高,你聽,廣播里面有你的文章。”語氣里分明是贊賞。


      高尚全大受鼓舞。經此一事,他算是與改革結下了“前緣”。改革開放以后,這篇文章還引起了國際機構重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威廉·德雷普熱情地告訴他,這篇文章已被聯合國譯成英文,還加了序,并由衷地稱他“中國前驅的改革家”。


      三、“認為對的,我就要說”,要大膽說!


      1993年11月,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了“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可謂重大突破。而“勞動力市場”的出爐,就是高尚全力爭的結果。在起草《決定》時,組里多次討論,領導都沒通過,只同意寫“勞動就業市場”。高尚全一直“耿耿于懷”。修改稿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時,高尚全也列席了,這樣的會議,本輪不到他發言,但他抓住機會,鼓足勇氣舉手示意,一口氣數出五條理由,堅持應該使用“勞動力市場”一詞。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認真聽完他的發言,問:“這么提,社會上能接受嗎?”高尚全篤定地說:“只要是中央提出的,肯定能!”也許是他強烈的信心感染了大家。最后,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在起草小組組長溫家寶的努力和政治局常委的支持下,“勞動力市場”終于被寫進了文件。


      四、站在全局考慮問題,為國家長遠發展而謀劃


      一次,高尚全應邀到山東作報告。當時,山東諸城出了一個“陳賣光”,鬧得沸沸揚揚。諸城有一批“大躍進”時期建立的國有小企業,虧損嚴重,這位叫陳光的縣委書記為了解決實際困難,提出將它們改制出售,所以得了這么個綽號。很多人反對,說他出賣國有資產,走資本主義道路。報告現場,有人問高尚全對這件事怎么看。他毫不客氣地講了一大段:“諸城的改革姓‘資’還是姓‘社’,判斷的標準,只能按小平同志說的是否符合‘三個有利于’。我看到一個對300個諸城青年職工的問卷調查,問卷的題目是‘假如有人偷國家工廠的東西,你怎么辦?’答案有三個選項,一是與小偷做斗爭;二是裝作看不見;三是你偷我也偷。問卷回收的結果,選擇與小偷做斗爭的只有14人;選擇裝作看不見的220人;選擇你偷我也偷的66人。這說明,這種企業財產的組織形式,職工并不關心。所以有人說,國外有一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


      高尚全說:“其實他們心里也明白,就是想借我的口來講。他們自己不敢說,怕擔上責任。我不怕。認為對的,我就要說。”


      被高尚全的仗義執言所“拯救”的,不止“陳賣光”,還有如今大名鼎鼎的世界500強企業——華為。


      1997年,高尚全在參加中共十五大報告起草時,有人給中央寫信“舉報”華為科技公司,說它姓“資”不姓“社”。理由是:華為國家沒有投資,是非公有制企業,又搞了職工持股,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高尚全敏銳地感覺到,這關系到改革中必須弄清的重大原則和方向。他主動提出去深圳實地調研。


      調研的結果令他很興奮。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以2.1萬元起步,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企業卻給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稅收和財富,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就業,職工也分享到了發展的成果。這樣的企業,應該是改革的典型啊!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認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后來,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新型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其中就有來自華為的啟示。


      而這些情況,作為“當事人”的華為一直被“蒙在鼓里”。


      很多年以后,任正非才從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口中聽說了這個故事,十分感激,也很感動。他專門來找高尚全,當面道謝:“您怎么做了好事也不告訴我?”高尚全說:“用不著(告訴),我做這些事不是為了你們一個企業,也不是圖別人的感謝。”


      任正非一再邀請他去華為看看,他總也未能成行。直到有一次他到深圳開會,才再次走進華為的大門。


      “所以,到現在我沒花過華為一分錢。”老爺子笑著說。


      五、改革抽象深奧,要善于打比方,講故事,變成簡單明白、人人能懂


      高尚全特別會講故事、打比方。深奧的理論,經過他鮮活的語言,就變成了簡單明白、人人能懂的道理。


      他講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關系,用吃飯打比方。“市場經濟是一般,社會主義條件是特殊。特殊是一般基礎上的特殊,不是完全顛覆式的特殊。人餓了要吃飯,這是一般規律;只是外國人吃西餐,中國人吃中餐,武漢人愛吃熱干面,北京人愛吃炸醬面,這就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特殊。但你不能用特殊否定一般,不能因為我們不吃西餐,就否定餓了要吃飯。”他講建立勞動力市場的必要性。“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肯定中國的改革,但他說我們的汽車司機態度欠佳。為什么呢?因為司機認為自己是工人階級,是主人,你坐車的是仆人,主人怎么會給仆人服務呢?這是混淆了作為整體的工人階級和單個工人的概念……我在一機部工作時,有個局長要乘車出去開會。剛坐上車,司機就說車子壞了,你下來幫忙推一下吧。局長于是下來推,出了一身汗,司機才說可以上車了。后來聽說,那輛車一點毛病都沒有,是司機那天心情不好,故意刁難。你看,這就是用行政手段配置勞動力的弊端。”


      有這項“絕技”壓身,高尚全作報告不用稿子,只用腦子。前些年演講前,他還要準備一個提綱,到了70多歲以后,連提綱也不用了。主辦方見他空手上臺,都很驚訝。但他就是可以一口氣講上兩個小時也不會忘詞,觀眾還聽得津津有味。


      “不念稿子,現場氣氛會更好嘛。”他開玩笑說,“還可以防止老年癡呆。”


      六、改革無止境,思考無止境:在中國改革重要關口尤其不能缺席。


      中興被制裁的案子掀起了軒然大波,他說,網上的討論有好處,能讓我們對國情有更清醒的認識。“成天說中國要引領世界了、有6個方面超過美國了……對于這種聲音要警惕,要當心‘捧殺’。在很多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尤其推崇新思想。他愛讀《喬布斯傳》和《硅谷鋼鐵俠》,對喬布斯的經歷和埃隆·馬斯克幾次面臨破產都如數家珍,也對他們的創新精神佩服不已。“把人送到火星上去生活,敢想啊!這不就是最大的創新?”今年4月底,他在“2018中國改革論壇”上發言,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五力(動力、活力、創新力、執行力、競爭力)并舉”,其中強調最多的就是“創新力”。在中國改革的每一次重要關口,高尚全從未缺席。


      從1984年到2003年,中央做出的綜合改革基本上都是每十年一次——1984年是《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993年是《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是《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三次改革的《決定》,高尚全都參與建言獻策。


      到了2013年,眼看又是十年過去了,他覺得中央又到了應當做出決定的時候,于是給中央提了兩次建議。第一次是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他建議將文件命名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建議將建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作為突破口,尤其是要率先公示不動產,把在反腐敗中罰沒的財產作為扶貧基金,還建議成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是建議發揮智庫的作用,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這些建議,均受到中央的重視。


      每當這樣的時刻,高尚全內心的滿足都無與倫比。“這是作為一個改革者夢寐以求的事情。”


      直到現在,只要出現在公眾場合,他仍是三句話不離“改革”。媒體說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改革,所以稱他為“高改革”。


     “有很多人問我圖個啥。我放心不下呀!覺得這是我的責任。”改革是無止境的任務,需要他無止境的思考,“尤其是當改革碰到困惑的時候,更應當發出自己的聲音。”


     七、深化改革要聽取各方意見,包括那些批評和質疑的。“國家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有好處的。”


     改革,必然會觸動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搞了一輩子改革,有沒有遇到過別人的威脅或是收買?我問他。“收買沒有過,威脅嘛,不能說沒有。”這些年來,有人千方百計地給他這樣的人扣上“資本主義”的帽子。但他渾不在意。在他看來,如今的改革還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需要大家直切憂患、合力解決。深化改革要聽取各方意見,包括那些批評和質疑的。“國家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有好處的。”他的眉眼還是一派慈和,語調也輕輕淡淡的,吐出的話語卻是一如既往的犀利。是的,高尚全一向敢講真話,永遠不乏勇氣。


推薦閱讀
網友評論
您還未登錄!    注冊  登錄

共有0人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