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時的這番話,擲地有聲。
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必須如期實現。
今年還有200多天,貧困人口還有551萬。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節奏、大決戰狀態,立足已取得決定性成就,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釋放出堅決奪取全面勝利的鮮明信號。
決定性成就為全面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這是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2019年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陳思汗 攝)
啟程來京參加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龍曉華專門詢問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鄉村旅游情況,得知5月16日這個深山苗寨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
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14668元。
在龍曉華看來,取得這一脫貧成果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2019年底,湘西州1110個貧困村全部摘掉貧困帽子,貧困人口由65.77萬人減少到1.57萬人。
從全國看,截至2019年底,全國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脫貧,94%的貧困縣實現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7年間,減貧9300多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這背后,是全國動員的奮斗,無數人付出的心血——
這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大坪村下大弄屯的通屯公路(無人機照片,5月12日攝)。 2016年至2019年,同練瑤族鄉共建設48條公路,實現108個屯全部通路、49個20戶以上屯全部通水泥路,改善了瑤鄉群眾的出行條件,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各地累計選派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290多萬名,實現了所有貧困村駐村工作選派全覆蓋;
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通過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交通扶貧等補上一個個發展短板;
到2020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連續五年每年增加200億元;
……
“脫貧攻堅,不勝不休。這場戰役可謂艱苦卓絕,氣壯山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長李文輝代表說,目前全州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76%,我們要聚焦短板弱項,提升脫貧成色,啃下“硬骨頭”,打贏“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