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霞光漫天,城市副中心一灣曲水伸向遠方。
未來綠色空間里都能“裝”下哪些功能?城市副中心又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在《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2021年—2035年)》展覽中我們可以一一找到答案,一幅幅精美的照片也娓娓道來背后的綠色故事。
“考驗眼力的時候到了,大家可以猜猜這些圖片上都是哪些公園?”講解員將全場注意力吸引到了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一層——《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2021年—2035年)》展中。
初心、成效、決心、愿景四大篇章,圖文、視頻、互動裝置,全景展示首都綠化隔離地區規劃建設歷程與規劃愿景。由市民拍攝的20幅作品也登上攝影墻,展現綠化隔離地區的優美景色。
據介紹,北京是全國首個設立綠化隔離地區的城市。一綠地區環繞于四環和五環之間,大約310平方公里;二綠地區則位于五環和六環之間,大約910平方公里,它們共同構成了北京的綠化隔離地區。現場講解人員介紹,目前綠化隔離地區綠色開敞空間總規模已提升至約717平方公里,其中一綠地區綠色開敞空間占比從2016年的35%提升到了2021年的41.2%,二綠地區的這一比例更從59%提升到了64.7%。
我們身邊究竟有多少個公園?您是否感知到周圍環境微妙的變化?“此次規劃展就是想讓大家跳脫出來,拉開距離審視身邊的環境,您會發現,那些平時咱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綠色景致,其實背后有那么多人為之付出。”講解人員說。眼前,一系列可視化圖表和案例展示了綠化隔離地區實施三十年來的關鍵成效:一綠地區基本建成109個城市公園,形成鑲嵌在中心城區的“綠色項鏈”;二綠地區建成44個大尺度郊野公園,初步形成9條楔形綠色生態廊道。近年,根據氣象部門監測,相較周邊地區,一綠地區平均溫度降低0.8℃,二綠地區平均溫度降低了1.4℃,持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在臺湖萬畝游憩園觀光游覽、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沿河慢跑……二綠地區規劃提出建設9個公園群,包括西山森林公園群、翠湖濕地公園群、北中軸森林濕地公園群、溫榆河公園群、東郊森林公園群、臺湖森林公園群、南中軸森林公園群、永定河公園群和千靈山森林公園群。綠意盎然的郊野公園,能為市民帶來濕地觀光、科學探索、休閑游憩等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兩個公園群非常值得期待。
綠隔里只建公園嗎?當然不是。按照二綠地區規劃,未來還將建設400公里的綠道串聯起城市副中心和6個新城,打造百個郊野公園和百個特色鄉村。“我們將搭建城綠融合的綠色健康游憩體系,豐富綠色消費場景,為市民營造詩意生活場景。”市城鄉結合部建設辦副主任靳京說,到2035年,二綠地區將成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此次展覽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與市城鄉結合部建設辦聯合舉辦,市規劃院與市規劃展覽館承辦。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點至17點,將持續到2月4日。市民可通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微信公眾號免費預約觀展。
【圖景故事】
“新通州人”眼中的運河新綠景
展覽中的圖片都是首都綠隔建設的鮮活寫生。展覽第三章的巨幅封面圖就出自攝影家程序之手。2022年5月1日,在通州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程序來到熟悉的大運河漕運碼頭,創作城市副中心全景生態作品。“我用3年時間拍了五百多次,這次終于讓我抓到了絕佳的機會!”程序興奮地說。
這幅全景俯瞰圖無論角度、造型,還是色彩都堪稱經典。畫面中,夕陽西下,霞光漫天,北運河一灣曲水伸向詩和遠方,金邊祥云既“掛”在天上,也“浮”于水中,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連片的綠色占據了九成篇幅。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筆,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三大建筑、觀景平臺、漕運碼頭以及運河商務區林立的高樓“點綴”兩岸,全景俯瞰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如沐氧吧。
聊起創作過程,程序更是興致勃勃。“我用無人機全景矩陣的拍攝方式,共拍了21張照片,這才組成了此幅作品。”程序說。程序出生在運河之都——江蘇淮安。他家與運河頗有淵源。他的父親就曾參與治理運河工作。“我一定要為運河做點什么”,帶著這種信念他開啟了運河文化攝影之旅,記錄運河生態變遷和運河人家的生活。近20年來,程序已經完成了大運河沿線35個城市的生態人文作品,足足拍了20多萬張照片。
作為一位“新通州人”,程序對通州大運河頗有感情,他喜歡在漕運碼頭邊上遙看對面的月島和觀景臺。“晚上你來城市副中心,燈火闌珊,很有煙火氣,給人一種塵世之美。”
12月18日,他今年的第三場個展將在城市副中心遠洋樂堤港拉開帷幕。古運新貌、歲月留痕,運河兩岸延續傳承的生動場景都是北京二綠地區規劃建設脈絡的生動體現。
【專家聲音】
宋莊臺湖應各有各的“綠”范兒
規劃展也吸引來不少行家里手,為二綠地區特色發展支招。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忠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此次展覽中展示了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倫敦、巴黎、東京、首爾等8個大城市綠帶建設案例。不難看出,一座城市要想保持國際一流競爭力,就要有一流的產業;要想有一流的產業就要有一流的人才;想有一流的人才得有一流的環境。在李忠看來,這對城市副中心發展尤其是二綠地區減量提質規劃的實施頗有啟示意義。“要意識到,綠環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環境好了,會有更多年輕人才留下,可以更好地更新產業,促進經濟更好地發展。”李忠說。
二綠地區涉及城市副中心的區域包括宋莊鎮和臺湖鎮,如何借助綠環建設的契機實現小鎮特色發展?李忠建議,要考慮藝術創意小鎮的藝術家需求,比如可以在宋莊打造頗具書卷氣、藝術化的“綠”。而臺湖與亦莊一路之隔,既要打造城市副中心演藝小鎮,也是臺馬板塊、通亦協作的政策疊加區域。隨著產業蓬勃發展,這一區域勢必吸納更多的新就業人群。他認為,這類人群有著鮮明的特點:年輕、活力,他們熱愛運動、熱愛戶外、熱愛演藝文化,追求品質生活,在這里逐漸建立起“圈子”后,年輕人畢業離校也不用離開同伴和社群,自然就更有吸引力,所以這里可以打造以愛好為核心的“校園化”的綠。
當然,綠環也是滋養產業發展的港灣。比如生物醫藥產業,需要研究性病床+康養環境,顯然一個優質的綠化環境是很關鍵的加分項。再比如對運動科技、戶外裝備產業而言或許也是一個契機。“荷蘭城市埃因霍溫是世界人均專利量最大的城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有綠有運動,世界上絕大多數綠色運動科技都是在那誕生的。”李忠解釋。
在他看來,綠環是城市巨大的綠色“渦輪增壓”裝置。因此,要多開發北京綠隔中的綠色使用功能,實現功能“增壓”,以綠環城、以綠養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 記者 曲經緯
攝影 常鳴 唐建 黨維婷 曲經緯(部分圖片由程序提供)